大学之力与中学之需同城“热恋”
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其中,大学的培养恰如接力赛的冲刺阶段,极其重要,却又难以单独后程发力制胜。“向下看”“关注承上启下教育之‘腰’”等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被提出,并逐步成为诸多高校改革发展的必要选择与重要途径。然而高等教育“向下看”究竟看什么?怎么看?如何让“大学之力”与“中学之需”零距离?真正促进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共同面对且亟须攻克的课题。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在与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实验学校”)的多次对接中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
北京工业大学与实验学校缘起2014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促成下,朝阳区教委与北京工业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兴办实验学校——劲松三中、劲松四中合并组成的实验学校。
文化创新
大学教授设计团为中学换新颜
学科建设、课程质量、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大学与中学之间的对接方向看似丰富,实则颇难推进。面对诸多可行的对接方向,大学该如何选择?怎样重点突破、敲开大门?
北京工业大学在自身办学经验中寻找答案,选择以校园文化对接作为大学中学衔接的敲门砖,从校园建筑和校园环境的相互关联入手。
在朝阳区教委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支持下,实验学校一体化校园改造项目的设计及视觉形象体系顺利实施。而此次改造设计正是出自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团之手。
2015年初,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孙大力、副院长廖伟牵头组建了实验学校环境提升项目工作组,调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系优秀骨干教师组成设计团队着手工作。工作组对多所中学的校园文化、基础建设、配套设施、学校特色等领域进行了充分考察,从中获取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和优秀的创意。
红棕色墙体、“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字样、标准色校徽……在实验学校的建筑外环境形象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与北京工业大学校区建筑形象的诸多联系。全新的一体化改造设计既结合北京工业大学教育资源的支持,预留了诸多实验室;又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及表达提供空间及环境,体现中学教育的特色。工作组还为实验学校量身订制了整套视觉识别系统,尤其是在学校校徽的设计中,从成长、博学、努力三个关键点出发,在色彩、图形上充分体现两校的支持与联系。
课程创新
“3D打印”即将落地中学课堂
针对大学与中学的对接而言,敲开门绝对不是最终的目标,更艰巨的任务是:从何入手建立起大学和中学的血肉联系?
显然,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和中学的最高旨趣是一致的。如果能够在中学阶段接受较好的创新能力激发与培养,无疑能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探究高深学问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大学和中学建立血肉联系的重要突破口。
自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来,北工大与实验学校在课程共建和实践引导等方面的互动愈发频繁。为进一步启蒙中学生对高新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日前,两校相关负责人齐聚北工大,深入探讨3D打印技术如何在中学落地并进入课堂、共建3D打印和激光创意实验室等细节。
作为北京数字化医疗3D打印协同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北工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思客3D打印机。将3D打印等技术引入教学,可以通过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度体验和参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颇具探索价值。
早在参与实验学校一体化改造设计之初,北工大就已为3D打印技术引入中学课堂埋下伏笔——在教学楼中预留了3D打印实验室、激光切割模型实验室等空间。如今,3D打印技术即将落地实验学校课堂,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北工大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实验学校,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
如果说长期的课程共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营养剂,那么短期的互动交流则可谓强心剂。不久前,北工大电控学院师生受邀到实验学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体辅导,协助该校备战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旋翼飞行器的创意激发”成为这场辅导的主题。丰富的课题研究列举和实验室成功样机的录像片段成功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许他们中的部分学生未来将会成为北工大的一员。能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到专业课程与实践,不仅令学生本人受益,对于他们未来的高校而言,也是难能可贵的。”资深专业课教师、电控学院党委副书记侯立刚老师在参与辅导后分享道。
实践创新
优秀大学生成为中学生成长导师
学校的多次对接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和中学的有效衔接,与之同等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大学生与中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
作为第一批实验学校成长导师成员,北工大学生干部柴彬彬在实验学校成立揭牌仪式上接受了中学生代表献上的文化衫。谈及参与成长导师项目的体会,柴彬彬说:“无论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群体性的班会,我们希望能够以‘过来人’的经验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解决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快乐的学生,顺利步入大学校门。”
自2015年起,北工大便以“优中选优、双向受益”为原则,通过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从校级团校的100名学员中确定1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到实验学校挂职初三学生成长导师,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观摩走访、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努力使项目成为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益补充,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北工大学生干部培养的新模式。
“超越自我——战胜焦虑情绪”主题班会是成长导师根据初三学生备考新情况而设计的活动。压力测试、缓解压力的小知识等内容深受初三学生的欢迎,更接地气儿的现身说法尤其受到好评。成长导师团也将作为北工大与实验学校学生之间的特色活动持续开展,将大学与中学的对接与携手,落实成为大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一座友谊之桥、沟通之桥。
“向下看”——让大学之力与中学之需零距离,是为了更好地传递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力棒,为实现基础教育改革面向初中教育的“宽”和高中教育的“活”,到高等教育的“新”奠定雄厚基础。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这场接力赛中,北工大与其他诸多高校依然任重而道远。
校长观点
高等教育“向下看”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柳贡慧
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质,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从系统整体性的视角来看,教育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接力跑。这也决定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并非某一阶段的探索使命,而是具长期性、连续性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伴随着中学毕业生升学率的不断攀升,中学教育的办学质量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因素之一。这要求高校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更要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放置于一个完整的教育历程中去思考和实践,大学在与中学教育增强合作联络、开放融合的过程中,双方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甚至校园文化的衔接,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向下看”的重要突破口,大学由此获得更多基础教育的研究数据和更为直接的基础教育体验,这对大学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探索更具连贯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具有现实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